中国人民银行会定期发布一些金融统计数据,人们可以从许多渠道获取这些数据,例如,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,或者通过《中国金融》、《金融时报》收集,也可以查阅《中国人民银行季报》、《中国人民银行年报》或者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》等。
正所谓“以管窥豹”,只要看几个简单的金融统计数字,您就能清楚地了解全国金融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。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些统计数字的世界。
五类金融统计数据能帮助您大致认识全国的金融形势。一是货币供应量,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公布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余额及增减情况。将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物价上涨三类指标相联系,您就能大致判断货币供应是否满足实际需要。二是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的余额及变化情况。三是各种利率的水平及变化情况,还有汇率。四是国家的储备,如外汇储备、黄金储备,通过这类数据,您能直观感受一国政府掌握的财富。五是企业商品价格指数,中国人民银行选取了上千种在国内生产并销售的物质商品,按照一定分类,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出价格指数,用以反映批发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动情况。
将同一种数据不同时间段的数值加以比较分析,或者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起来观察,您就能深刻了解金融运行的总体态势,发现其中的一些特征。如果您还有更多的兴趣,不妨再探究一下统计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,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。
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几项制度性统计调查:
企业景气调查。对象为5000户工业企业,调查涉及27个行业,包括月度企业财务状况调查和季度企业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。
储户问卷调查。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度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调查约20000名储户,内容涉及人们对未来的收入和物价的预期,当前及未来的消费、储蓄以及投资的意愿等,以此反映人们的储蓄、消费、投资行为及心理预期的变动。
银行家问卷调查。对全国各类银行机构负责人进行的季度问卷调查。
企业商品价格调查。调查对象是在国内生产并且在国内销售的物质商品,反映批发物价水平的月度变动情况。这项调查及上述几项调查,是中央银行判断经济形势从而制定金融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。
|